信息公开栏目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风采系列之五】张作云:千淘万漉纵然辛苦,潜心治学不悔初心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提出,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发扬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党中央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办、国办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发布《安徽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这些重要讲话、意见和方案,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学校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中,贯彻执行这些精神和方案,对于实现淮北师范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涌现一批工作勤奋、成绩显著突出的个人,把他们的事迹报道出来,营造潜心向学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激发老师申报高级别项目、发表高水平论著的热情,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
张作云:千淘万漉纵然辛苦,潜心治学不悔初心
他出生在建国前,奉献在新中国这片土地上。面对自己的学术成果,他谦虚的表示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该做的事。几十年如一日地治学研究,默默工作,默默奉献,彰显出他并不普通。淮北师范大学当代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任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学术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以及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专家,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作云。
孜孜不倦——百计千心钻科研
经济发展的巨浪一次次涌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老前辈,张作云与时俱进的同时,坚持不跟风,不盲从,不追名,不逐利,不唯书,不唯上,把理论知识和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次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早在1991年,他就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较早地分析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府效应,提出走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政策建议。1995年,中国面对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人阶级地位弱化以及诸多社会问题,他就此提出“搞活国有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观点,同时,还针对学术界的“市场经济中性论”,分析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和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系的特殊属性。在治学这块,老前辈一年又一年地积累新知识,一刻也不曾放松。1999~2006年,针对学术界的“要素价值论”和“按贡献分配”的论点,他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在于生产要素产权”、“劳动者是劳动要素产权的所有者, 理应参与企业M分配”、“参与M分配的制度保障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观点。在2008年上半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将在全世界蔓延,他根据金融危机的根源与生成机制,分析了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仍不忘初心,牢记马克思对中国经济的指导意义,就在今年2月,为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五150周年,他发表阐述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伟大启示,深刻认识其历史意义。
硕果累累——耐心之树终结黄金之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张作云教授从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科学研究40多年,在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下,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知名教授。早在1998年,他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成为淮北师范大学校史上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研究》成为他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于2014年顺利结项。而他并没有止步于此,在2015年,他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结构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又成功拿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也是他的科研成果第三次入选。
“别看他已经三度拿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于学习,他可从来未曾懈怠过。”张教授的学生这样描述。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甚至不会和三五好友小酌,只看书学习和搞科研,在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学术研究,成了他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心头宝”。
从业至今,张作云教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其基本理论,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并出版学术专著4部。
无私奉献——党员、学术与教学的高度统一
1945年出生的张作云称得上是一位老学者,平日里,张作云为人正派,工作毫无私心,搞科研也没有丝毫功利性,而是凭着一颗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和付出。即使退休,在发现社会问题时,他又“不安分”的忙碌起来,从理论和根本上进行探究和呼吁,希望问题及早得到解决。在校时,他悉心关注学校的学科建设,关心年轻一代教师的成长,尽自己所能,督促大家搞科研。他的学生回忆到:“张教授学风好而且坚守学术道德,十分正直,不会为了个人利益和名声去搞学术上的‘一团和气’。”学生发表学术文章之前交给他修改,他都会细心查看并进行指点,并且尊重学生劳动成果,文章发表出去时,从来不会要求署上自己的名字。
从业几十年,张教授从未忘记身为党员、科研工作者以及教师的自觉。身为党员,他有着自身不可磨灭的党性,坚持毛泽东所说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坚定学术立场,治学严谨,学风端正。身为教师,他热心为学生答疑解惑,扶持下一代成长;几十年来,张作云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关心和帮助年轻老师,精心培育年轻一代,高山仰止,诲人不倦。在张作云培养的诸多优秀弟子中,不乏出类拔萃的老师、教授,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有不少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却依然带着他的教诲,奋斗在学术的征途之中。